增长放缓,网易能用AI逆转吗?
网易在第二季度交上了一份超出预期,但又缺乏业务亮点的答卷。
超出预期的是净利润。网易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90.2亿元,同比增长66.7%。净利润的增长来自于汇兑收益增长,相比而言,网易的业绩增长却不及预期。根据财报,第二季度净收入为人民币240亿元,同比增加3.7%,比市场预期的247亿元还要低一些。
游戏仍然是网易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二季度游戏相关业务收入为188亿元,占总收入的78.3%。同时,网易游戏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二季度同比增速为3.9%,而今年一季度该业务增速为16.2%,去年二季度增速为15.0%。
(相关资料图)
网易游戏收入放缓实际上是
另一方面,有道摆脱了一季度的收入下滑,但依然未能扭亏为盈。根据财报,网易有道二季度营收12.1亿元,同比增长26.2%。归母净亏损2.99亿元,同比减亏34%。
学习服务、智能设备、在线营销服务是网易有道的三大收入来源。二季度学习服务和在线营销两大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智能设备业务持续同比下降。该公司解释称,主要受智能学习产品需求减少影响。
智能学习产品硬件市场的萎缩是市场的总体趋势,主营教育硬件的读书郎上半年收入 1.26 亿元,同比下降 51.5%;步步高上半年亏损3.6亿元,同比下降1752%。相比来说,网易有道智能设备亏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硬件曾被当做网易有道的重要增长点,但受市场变化的影响,网易有道正在把目光转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服务行业。
网易有道CEO周枫在财报会上表示,“教育将成为大模型落地的顶级垂直领域之一。这项技术为个性化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有效指导以及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相比前两者,云音乐业务和创新业务表现平稳,利润和利率均有小幅提升。
下注人工智能
游戏作为网易核心业务,在重新开始增长的游戏市场中增速放缓,网易也不得不开始从其他业务上降本增效。纵观上半年,网易在业务上最主要的调整是投注AI。
2022年被ChatGPT引爆后,网易也开始在内部训练大模型,最先投入应用的就是网易的支柱业务网易游戏。
《逆水寒》手游上线前夕,网易游戏宣布将在其中实装国内首个游戏GPT,这款手游也是网易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游戏场景里的一次探索。
玩家在进入游戏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定制人物外观,AI会通过玩家给出的描述自动生成符合描述的模型,类似的应用还包括智能NPC对话,AI写词机。
其余业务也在AI应用上有跟进。网易lofter在年初推出文生图AI“老福鸽画画机”;网易云音乐与小冰公司合作推出AI歌手音乐创作软件“网易云音乐?X Studio”;网易有道在高考前夕推出AI志愿填报助手;网易易盾也拿出了针对AIGC内容的风控解决方案……
这些能力大部分来自于网易伏羲事业部研发的中文预训练大模型 “玉言”。该模型于8月才完成商标注册,实际上在数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应用于网易旗下多个产品,包括文字游戏、智能NPC、文本辅助创作、音乐辅助创作、美术设计、互联网搜索推荐等业务场景。
一季度的财报会上,丁磊表示,AI的发展可以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但其中落地场景最关键,网易最重视的是根据场景产出适用于用户需求的AI产品。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企业会逐渐找到优化路径,不断降低大模型研发所需的资金和算力。
二季度财报也证实了丁磊的说法。财报显示,网易二季度研发投入达到39亿元。据统计,截至目前网易专利申请公开量超1万件,授权专利超4000件,人工智能技术是网易研发投入的重点技术。
在人工智能技术上下重注,自然是因为人工智能作为2023年上半年最值得关注的技术进步,对于从几年前就陷入萎缩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无异于一针强心剂。
于网易而言,营收的极度不平衡让网易其他业务过于依赖游戏业务的“输血”,网易就像一个独腿巨人,游戏市场的不确定性让游戏市场的少许波动在传递到网易时就会演化成一个大跟头:去年网易宣布与暴雪“分手”后的首次财报拉低了毛利率,2022Q4财报公布的当天就在港股引起了11%的大跌。
网易游戏的增长放缓暗示着网易的基本盘未必稳固,在这种背景下,网易迫切地需要展示一个新的核心业务,正如丁磊在公开演讲时表示的:“人工智能的价值已经被引导到了社会生产的第一线,这是一个生产力马上要倍速迸发的时代,也是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新时机。”
广撒网、重应用
为了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为网易博取一个新的基本盘,网易的人工智能战略与其他大厂有着明确的区别。
丁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AI市场未必准确,但形容网易自身的人工智能研发体系则毫无问题。
作为网易二季度39亿元研发经费最大的投入方向,网易体系内有多个团队同时在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且深度绑定网易本身的业务。网易的思路很明确,人工智能本身并不能成为业务增长点,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就有可能催生出第二个“网易游戏”,成为网易这个独脚巨人的“第二条腿”。
根据公开资料,网易人工智能业务主要分布在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和网易互娱两个条线上,分别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事业部是网易的一级事业部,脱胎于网易杭州研究院,目前由浙大计算机博士李晓燕负责,也是网易旗下产品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来源。
按照提供企业数字化服务的网易数帆官网上的说明,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早在2011年就开始聚焦于多媒体业务领域,为旗下不同的业务线条提供了多个领域的应用。
网易互娱旗下的人工智能开发部门则主要面向的是游戏与泛娱乐AI研究和应用,包括网易伏羲事业部、网易互娱AI Lab两个核心实验室。
虽然同时拥有多个人工智能研发团队,但这些团队的工作并不仅限于人工智能,不少前沿技术开发也被网易放进了这些团队中,在发展成熟后会被拆分为特定方向的子公司。
人工智能事业部曾进行空间计算和AR技术开发,后来该团队于2019年被拆分出来成立了杭州易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并独立进行融资;网易互娱旗下的伏羲事业部也包含了提供元宇宙解决方案的网易瑶台、提供数据标注解决方案的有灵机器人和挖掘机智能化部门等。
场景优先指的是网易与其他互联网大厂在人工智能战略上的区别:相较于通用人工智能平台,网易更偏向于依据自身业务环境开发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专业化人工智能。
举例来说,2011年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刚刚起步时主要针对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人脸认证、图像美化、语音识别、听歌识曲、数字水印、视频编辑、人脸美化等技术进行开发,与有道、音乐、邮箱、公开课等业务深度绑定。
2016年之后,网易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积累逐渐丰富,才将比较成熟的技术拿出来进行产品化,包括人工智能对话平台网易波特、智能转写翻译平台网易见外等。
隶属于雷火事业群下的网易伏羲事业部和网易互娱AI Lab面向游戏与泛娱乐开发的人工智能也在网易游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逆水寒》、《蛋仔派对》等热门游戏均深度使用了网易自研的人工智能技术,就连网易有道旗下的棋牌类应用纵横棋院都加入了AI复盘功能。网易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怡7月也表示,“技术始终是支撑游戏产业的底座,要尽快把游戏技术,大胆‘外派’到更广泛的场景中试炼。”
除了与产品深度绑定外,网易还在积极通过内部孵化的渠道将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独立出来。由此诞生了网易智企、网易云信等一批与应用场景高度关联的人工智能应用企业。在“百花齐放”的战略下,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还推出了AR解决方案网易洞见、AR投影设备网易影见这样的非人工智能产品。
All in AI能解决网易的问题吗
看起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确实为网易带来了一些收获,但成本高昂的大模型未必能让下了重注的网易迅速获得回报。
以目前行业内较为热门的开源大数据模型BLOOM为例,这个高达1760亿参数的大模型的训练需要使用384个GPU,将花费3.5个月时间,仅硬件成本就高达576万美元。如果将训练时间缩短至24天,则需要1024个GPU,硬件成本超过1530万美元。
成本成为了网易利用大模型“翻身”的最大障碍。有道在7月上线了“子曰”教育大模型,成为国内首个教育垂直大模型。大模型的开发成本反映在财报上,二季度有道实现营收12.1亿元,环比增长3.6%,但利润和毛利率均出现了环比下降。
“子曰”大模型的成本并未对外公布,但对于市场表现低迷的有道而言压力不算小。根据财报,二季度有道经营成本环比增加13%,同比增加17%,达到了6.39亿元,成本的提升也是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人工智能领域前景巨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数据,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13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518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35.6%。由于云存储的创新使数据易于访问,以及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发展,预计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在预测期内将以显著的速度增长。
随着市场逐渐冷静下来,人工智能如何为业务带来增长、如何应用于场景的问题却依旧悬而未决。一面是降本,一面是增效,缺了哪一头人工智能都很难真正成为增速引擎。
网易对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应用探索不可谓不激进。7月初,丁磊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表示,“最近几个月AI发展的意义是历史性的,不亚于人类第二次发明火,网易的首要任务是用最快的速度探索AI大模型的创新、应用。”
遍地开花、广撒网的布局策略应对了一个“快”字,市场还需要看到“快”之外的效率与实惠,才能破解欲速则不达的疑虑。
原文标题:增长放缓,网易能用AI逆转吗?